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享受神

2008.11.17星期一 (操練親近神第三週)

昨晚讀「疾風細語」,讀到左右腦,做了一下測驗3.5,左傾(不做也知道)。
難怪我喜歡用音樂幫助我進入默想,據作者的觀點—音樂跟自然都會幫助我們從左腦進入右腦。

今早我放了一片錫安堂出版的CD,等候神音樂第三輯—神愛的細語,我一兩年前買的,到現在還沒開封。結果我發現—我非常喜歡這樣的音樂,這正是我現在需要的,就是能讓我安靜等候神的音樂;這又跟一般的輕音樂不一樣,基督教書房中也有很多是音樂CD(沒有唱歌),但能安靜我們的靈進入禱告的,這錫安堂專門在操練等候神,果然音樂不一樣。

今天聽第一首時,有點像石子投入平靜的湖水中,水中激起一圈一圈的漣漪,石子向下沈入水中(這音樂果然引導右腦進入想像,我並沒有特別用力去想什麼,這是音樂引發的自然反應),好像石子入水的軌道一樣,我的心專注沈澱。第二首音樂變得稍微輕快,前一首好像比較費力,這一首好像腳下輕快些了,我好像爬過一段陡坡,進入較平坦的地,路旁小有花草,小姑娘快樂輕鬆的邊走邊跳;又像是旅人因為路較好走了,就加快腳步前行。

然後漸漸的,我進入了森林,正在尋找,不是迷路的那種慌張的尋找,是好像有蛛絲馬跡,有人故意放下一些引導,要幫助你找到的那種尋找。你只要專注跟著某些指引,你好像就有一種安全感,你會找到….但似乎又有一點遠。影子都還沒看到,但心中卻知道我在找的是什麼?心中升起一個想像:神的光彷彿一種召喚,那是愛的源頭,是安息的處所。我還沒有進入,但我知道我要到那裡去。

一直到這裡,其實我好幾次迷路,我一下子想到某人、一下子想到某事、一下子想到某個情境、還模擬我要去對誰說什麼話。但我每次都盡快拉回,有時多耽延一些,但還是拉回森林的追尋。

這時,有一段聖經雅歌書的情境進入我的心—那一段經文說到新娘尋找新郎,新娘的著急與渴慕,我還沒有,但有一點點渴望跟酸酸的感覺。我心裡想著:難怪聖經要用愛情來形容我們跟神的關係,在追尋中,我們尋找神,應當像戀人那種急切的戀慕,想念到非找到不可的那種戀慕;見不到就很難過,於是迫切努力的找。我還沒有,但這是雅歌書那一段經文的情境。我以前總還是會想:雅歌書明明就在說兩個人的愛情故事,硬要說那是比喻神與神的關係,會不會太「靈意解經」。但現在,我覺得那個新娘尋找新郎的描述,跟我們尋找神的情境真的很像。雖然我們渴慕不夠(是因為我們分心),但神預定祂跟人的關係,正常的狀態下應當是這樣。如同亞當在伊甸園中,每天跟神散步一樣。我們正常的反應應該是—如果沒有跟神在一起,會很難過,食不知味(對啊!就像熱戀的情侶)。可惜,我們大部分人都在世界的引誘跟眼見的情境裡被塞滿、迷失。我們不再渴慕神。說實在的,我渴慕電視的時候比渴慕神還多。我到神面前是意志告訴我自己要去,可是我渴慕電視是非常自然的「想要」。唉!這應該倒過來才對。這三週以來,我已經漸漸體會到這個了,渴慕神越多,渴慕電視就越少了。但還在拉鋸戰。

再回到森林裡,我在音樂中,培養著我的渴慕、尋找,默想著「祂是愛與安息的源頭」,然後神把祂的話給我--「來享受我」,到我這裡來,來享受我。

接下來,我又分心了,這次分心較久,我就放棄了,安靜不回來。我就去寫靈程筆記。寫了寫,又覺得不甘心,我好像心還沒有被滋潤,還沒有滿足,怎麼就離開了。我找我的神,找了一半,就在森林中打起牌來啦~。CD的音樂仍然在繼續,我就想再試試吧!我把燈關了,在黑暗中繼續追尋。

感謝主,這次覺得像「浪子回頭」,祂還在那裡「等我」,好在我回來了,沒有放棄。很快的進入追尋,繼續「來享受我」的追尋。不久,我真的來到祂面前。那個感動是「不是我等候神,是祂等候我」,祂就在不遠處,等候我回眸。祂渴望我找到祂,比我渴望找到祂更多。那是父母的心腸,祂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
我到祂面前,禱告不再困難,不需要想著言詞,或要說什麼。禱告變成很自然的「傾吐」,好像在很信任、很接納你的人面前,自然訴說心中的掛慮,那就是亞當跟上帝散步在伊甸園的情景。那些掛慮,我好像沒有得到解答,可是心裡卻是釋懷,好像我講完了,祂就接手了一樣,好奇妙,怎麼會有這種感覺。

與你們分享的,是我真實的經歷,邀請你們一同來操練「享受神」!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