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耶穌在十架上,最後時刻的呼喊。一字不差的引用詩篇22:1(大衛的詩—受苦之時,等候神的人的呼喊)
大衛在詩篇22:1的呼求「我的神,我的神,為什麼離棄我?」大衛真的認為神離棄他了嗎?當然不是。
整個詩篇22篇,可以看到一個極苦之人的呼求,那是一種「情緒表達」,好像上帝離開這個詩篇的作者,他抓不到神的應許與同在,迫切求救的味道。
同樣,耶穌在十架上的呼求,是不是祂已經失去信心?當然不是。但是這個呼喊,卻別有深意,以下是我個人的查考與默想,才疏學淺,也沒那麼多時間去看各家的解經,比較多是我個人的看法,大家參考就好。
就神學上來說:
此時,耶穌已經代替人成為罪身的形狀掛在十架上。所以,是與神隔絕的。耶穌最深的痛苦應該是與神隔絕,祂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,寧願神撤去苦杯,我覺得這個苦杯,包含兩個內容,其一是肉身被凌虐之苦,其二是與神隔絕之苦。這是肉體與精神雙重的折磨。特別是靈裡與神的隔絕,帶來的那種--完全的絕望、落入極深的深淵、完全的幽暗無光、沒有盼望。你經歷過靈裡與神隔絕的痛苦嗎?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呼喊「我的神,我的神,為何離棄我?」這是耶穌的當時的情境,也是祂的呼喊沒錯;但在代贖者的地位上,祂也是代替罪人發出深深的悲鳴,罪人在深淵中見不到神時,是如此的痛苦。
再從詩篇22篇來看
22篇是大衛的詩篇,但內容卻遠超大衛的經歷,為什麼大衛這麼有想像力,用很多的畫面來形容他的苦況。對大衛而言,這些畫面只是形容詞,為了表達心中的苦況。但在耶穌基督身上,卻成為真實的景況:
(備註 1)
特別注意--詩篇22:6-7 在大衛的詩篇中是他們嗤笑說「耶和華可以救你吧」。在福音書中卻有一點不一樣,變成「你是神的兒子,你可以救自己吧」,但說話者一樣的,都是出於不信與嗤笑。
(備註 2)
詩篇22的前半V1-21是形容苦況跟哀求,後半V22-31則是上帝的拯救與感恩。在此因為主要說明耶穌釘十架的應驗經文,所以只列出前半;限於篇幅,也沒有全文列出。請自己翻聖經,看詩篇22全文,體會更深。
耶穌只講了詩篇22:1的前半段,但是整個詩篇22篇卻非常意外的好像在形容他整個受難的情景。詩篇22篇對於耶穌的十架受難場景,好像螺絲對上螺帽一般,精準入洞。而這個精準也同樣發生在以賽亞書53章;這種精準我們只能用「拍案叫絕」來形容!
所以,為什麼我們說--上帝自己是聖經的作者,因為這種「超越時空」的連結,只有永恆的聖靈能貫穿,也大概只有父親跟兒子有這個默契吧!
也附上以賽亞53章部分經文,以便默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